瀧濤環境受邀參加第二屆環境生態學術研討會
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與北京環境科學學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環境生態學術研討會”于昨日在京召開。國內多家科研院所、知名院校、相關環保企業及產學研各界人士共同就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控與生態修復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瀧濤環境作為支持單位受邀出席并做主題報告。
會議上,各位專家圍繞政策、資金、技術等多個方面探討國內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取得的階段性進展,并分別針對土壤/地下水風險管控、土壤/地下水污染綜合防治思考、污染場地管理問題探討、污染場地修復技術等進行了精彩的發言。瀧濤環境姜玉博士作為企業代表與參會專家學者分享了“京津冀非正規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案例”報告,以某非正規生活垃圾填埋場工程為例,通過“源頭削減”、“過程控制”、“重點治理”和“監測預警”等方式,全面而有效的綜合整治了非正規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及地下水污染,主要應用的生態修復技術包括:
(一)水動力阻截及滲濾液全量處理技術:在對垃圾填埋堆體進行輸氧曝氣的基礎上,將滲濾液抽出后封閉、深度、全量處理,實現填埋場污染負荷的“源頭削減”。
(二)填埋場污染途徑全方位“三維”高效阻控技術:聯用填埋堆底滲漏點精準定位、垂向防滲及高效阻控、填埋堆體地表全覆膜等技術,實現地下水污染的“過程控制”。
(三)填埋場地下水污染多級強化修復技術:高效精準攔截、捕獲地下水重污染羽,聯用多級強化物理、化學、生物聯合修復以及地下水監測預警技術,實現地下水污染的“重點治理”以及“監測預警”。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際,及時分享總結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攻堅技術與經驗,對已然嚴峻的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形勢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環境領域技術與服務的領先者,瀧濤環境將秉承綠色可持續修復理念,繼續以技術為核心追求,為開啟下一階段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