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三國,藏著每一個中國人必須要懂的格局
四大名著中,《紅樓夢》寫了一個“情”字,《水滸傳》寫了一個“義”字,《西游記》寫了一個“悟”字,《三國演義》則是寫了一個“爭”字。
繼《水滸傳》之后,瀧濤環境第十一期讀書分享會,對被譽為“第一才子書”的《三國演義》進行了溝通交流,從三國風流人物,一窺這部偉大作品背后的精神內涵。
縱觀中國歷史,自公元184年漢靈帝黃巾之亂,至公元280年東吳孫皓降晉,共計九十六年,相較于五千年文明史,不過一瞬。然而就是這段不足百年的三國,因為《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而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有句話叫:“老不看三國。”說的是怕人學得更加老奸巨猾。這種擔心并不是多余的,因為再沒有哪本書像《三國演義》一樣,把爐火純青的權術中透露出來的人性如此赤裸裸地揭開給世人看。
“小時候讀三國故事,覺得打打殺殺真熱鬧;再大一些的時候,欽慕書中人物風流姿態;現在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再讀三國,看到的則是滿篇的人生智慧。”分享者姜玉說。
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周瑜、關羽、張飛、趙云、魯肅、鄧艾、鐘會……或以文治武功割據為王,或以智術謀略運籌帷幄,或以超絕武藝縱橫馳騁,或以忠肝義膽為主獻身,或以卓爾不群為人仰慕。
真正的三國,藏著每一個中國人必須要懂的格局。看懂了他們的處世之道、人情世故、計策謀略,不僅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還能提高破局能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更多可能性。
在姜玉看來,讀懂了三國,也就讀懂了人生。弱者看到了勇氣,強者看到了長短,謀事者學到晉升之階,得意者吸取前車之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王者,看其王道;霸者,看其霸道。無論是誰,讀《三國演義》,都不會空手而返。
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生前曾多次表示:“三國人物的智慧,是我最好的老師”。的確,無論是商場、官場還是情場,讀過三國和沒讀過三國的人水平高下立判。較高的社交智慧、講究的語言表達、做事有謀略、講究情義等,是不少三國愛好者的共同特征。
讀書分享會成員紛紛表達了自己看法,經過交流后,大家對三國的現代意義達成了共識,即三國中的風云人物,在千百年前所經歷的種種,就是我們現代人的職場、社交和婚姻境況。古今對比,可謂異曲同工,故而可以說,三國風流,就是人情百態。
最后,姜玉總結道,《三國演義》這部千百年來由說話人、藝人和文人集體創作出來的智慧結晶,兼具觀賞價值、娛樂價值、文學價值、思想價值,作為中國人,讀上一讀,絕對大有裨益。
書香瀧濤,共享經典。瀧濤環境讀書分享會,每期與您分享經典好書,助力打造學習型企業,讓閱讀帶來更多思考與進步。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