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污水治理新方向
農村污水治理,分區分類推進是趨勢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中均提出,針對農村環境整治,要從實際需求出發,分區分類推進。
其中行動方案指出,加快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分區分類推進治理,優先治理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及水質需改善控制單元等區域,其次開展平原、山地、丘陵、缺水、高寒和生態環境敏感等典型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
可以看出,分區分類推進農村污水治理是趨勢,環保企業應優先關注農村污水治理重點區域。
農村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是關鍵
隨著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一批又一批的農村污水治理項目得到落地實施。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了閑置、曬太陽、缺乏管理、建不起、用不起、管網建設不完善等諸多問題。
有些偏遠地區,基礎條件落后,人口稀少。但這些地區環境容量往往比較大,高處理效率、高運行費的規模化處理方式并不是最佳路徑。
而在交通便利、規模較大、人口相對稠密、農業生產方式先進、已經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中發展了養殖畜牧甚至工業的農村,建設規模化的污水治理設施卻是有必要的。
農村污水治理與城鎮生活污水治理技術路線相差較大,盡管城鎮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工藝已日臻成熟,但是難以直接應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一方面,農村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質和排放方式有差別;另一方面,受水資源利用、氣候條件、地形地勢和經濟水平等因素影響,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更要求實用性,所選擇的處理模式是否合適,直接影響治理效果和成本。
因此,農村污水處理需要重視因地制宜。對于規模較大、人口較集中的村莊將會采用村集中處理;對于有條件的地方且靠近城鎮的村將會納入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而對于人口較分散的村莊將會采用分散處理模式。
農村污水治理,多項協同是方向
隨著農村污水治理領域的火熱發展,企業想在農村污水治理市場上取得長效發展,必須不斷優化協作模式,尋找新突破。
首先要跳出污水處理的范疇,不能單單考慮污水治理,而應與畜禽養殖、糞便處理、秸稈利用等相結合,把廢物轉化為能源,在解決污染問題的同時,解決農村的能源與肥源問題。
其次,對于量大面廣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不應該依賴于技術本身,而應依賴于多項協作模式;不能僅僅依靠市場化,同時也應以政府為引導,提高分散型污染治理的實效。
最后,環保重在管理,要改變重建設輕管理的理念和現狀。不僅要把農村變得看起來環保,也要讓農村變得真的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