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告訴你“如何閱讀一本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讀書方恨遲……一句句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振聾發聵。然而,很多人從一開始就被擋在了門外,源于一個很簡單的原因:不會讀書。
“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和領悟。”2023年2月24日舉辦的瀧濤環境讀書分享會上,張學超圍繞《如何閱讀一本書》展開分享。
據張學超介紹,閱讀的目的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獲得資訊進行的閱讀,一種是為了提高理解能力的閱讀。其中,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新聞、刷抖音等“碎片化閱讀”屬于前者;高效率的主動型閱讀,則屬于后者。
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這四種層次不只是遞進的關系,還有包含的關系。”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張學超用通俗易懂的解釋和案例,逐一介紹四種層次的閱讀,循循善誘,引導讀書分享會成員理解與思考。
在分析閱讀階段,首先需要找出一本書在談什么,其次詮釋一本書的內容,隨后像溝通知識一樣去評論一本書。而在主題閱讀階段,要先根據主題找到相關情節,帶領作者與我們達成共識,進而厘清問題,界定議題,最后分析討論。“讀書是一種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的行為,找到并充分利用規律,可以事半功倍。”張學超說。
我們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筆記的重要性不言而已。在讀書做筆記方便,張學超給出了簡單又不失效果的建議,即畫底線、在空白處做星號或符號、畫底線處的欄外再加畫一條線、將關鍵字或句子圈出來、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在空白處編號。
張學超直言,一本好書并非一定要幫助你出人頭地,但一本好書肯定能增進你的閱讀技巧,最重要的,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將變得更有智慧,而不是更有知識,畢竟人間有許多問題是沒有解決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