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丨放蕩不羈愛自由?那你一定喜歡這位古人!
袁宏道何許人也?
明代著名才子,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北荊州公安人,與兄長袁宗道、弟弟袁中道被稱為“公安三袁”,“公安派”中成就和聲明最高之人。如果你也天性直爽,放蕩不羈愛自由,喜好游山玩水,又知足常樂、潔身自好……那你大概率與這位古人志趣相投,相見恨晚。
瀧濤環境2023第七期讀書分享會上,武亞南攜《袁宏道散文注評》,帶大家在山水游記中走近并了解袁宏道。武亞南介紹,《袁宏道散文注評》論述袁宏道生平仕歷、思想傾向、文學觀點、文章風格。正文入選袁宏道散文74篇,起于萬歷二十三年(1595),終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編年排列。兼及袁宏道不同時期、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作品,重點選擇抒情性、記敘性較強的文章,因此游記入選較多。
受益于上世紀30年代初由林語堂等人的倡導,晚明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才真正進入大眾視野,也讓這位坦言“人生不得行胸臆,縱年百歲猶為夭”的古代“奇葩”為人所知所喜。
萬歷二十年(1592年),袁宏道登進士第,選授吳縣知縣,不到兩年,一縣大治,但他卻因為吏事繁重多次上述請辭,獲準辭官后,放飛自我,開啟了放浪江湖的性靈人生。“辭官后,作者便遍游江南,曾同湯顯祖等人一起游歷,從此,官場上少了個勤奮的縣令,而文學史上多了一位「大佬」。”武亞南說。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秉承了“竹林七賢”狂放自適個性、繼承了陶淵明隱逸思想、汲取了白居易知足保和的才子,享受一段無拘無束的日子之后,終于還是囿于矛盾與彷徨,在三十歲時來到京城,被授予順天府教授的職位以及遷國子監助教,并留下膾炙人口的《滿井游記》。
武亞南表示,袁宏道是矛盾的,因不滿京城官員的蠅營狗茍,不到一年便卸職而去,重回老家湖北公安,潛心修學;兩年后,再度受邀入朝為官,任吏部主事,后專任考功員外郎。“不愿為官,卻數次為官;心懷抱負,卻無法施展。糾結、無奈、痛苦……但袁宏道知道自己真正追求和喜好的是什么。他,有志趣相合的朋友,看過名山大川,寫過錦繡文章,足矣。”
從《西洞庭》到《惠山后記》,到《雨后游六橋記》《靈隱》《游龍井記》《蘭亭記》《虎丘》,再到《抱甕亭記》《游蘇門山百泉記》……書中幾乎都是文筆簡練清麗、沖淡夷曠的山水游記,讀來讓人清風拂面,有身臨其境之感。
現場,武亞南結合袁宏道的生平經歷,分享了《晚游六橋待月記》《滿井游記》《虎丘記》《雨后游六橋記》《天目》《觀第五泄記》《靈巖》等節選或全文內容,為讀書分享會成員帶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山水之旅。
袁中郎的散文游記不拘一格,經常情與境會,頃刻千言,如水東注。這本集子收錄的七十多篇作品,雖然沒有譯文,但好在注釋詳盡,點評得當,觀感極佳,推薦大家閱讀!